ENGLISH |
导语:“十四五”时期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形势要求和总体思路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凝心聚力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对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明确要求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2020年,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农业生产要“三保”,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农业农村系统推出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重要措施,事关国之大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二)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秉承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发展理念,推行产地洁净化、生产标准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生产模式,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为新阶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提供了路径指引。唐仁健部长在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强调要落实总书记指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在生产方式上,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产品方面,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本身就是产品“三品一标”的核心内容,采取全程质量控制和全链条标准化的技术路线,推行“质量认证与过程管理、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与生产“三品一标”目标一致、路径相通,必将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两个“三品一标”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顺应消费需求,培育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的有力举措。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十四五”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202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农产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急需对标高品质生活需求,加快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充分发挥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中的“生力军”作用。
“十四五”时期,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主要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按照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强监管保安全,提品质增效益”的工作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发展优供给,强品牌增效益”为主线,以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产品两个“三品一标”为路径,坚持“守底线”“拉高线”并举,保安全和提品质同步推,统筹发展规模、质量、速度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措施上重点突出以下六个主攻方向:
(一)稳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推进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由总量扩张向总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并重转变。坚持严字当头,严把审查准入关,严格标志管理,健全淘汰退出机制,坚决退出不合格产品,做优存量,严控增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突出发展重点,优化生产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和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提升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
(二)保安全。对标“四个最严”要求,对使用禁用药物和允许用药但残留超标的问题零容忍,对使用禁用药物的要亮红灯,一票否决,取消用标资格,并加强行刑衔接。对允许用药但残留超标的亮黄灯,屡次违反的取消用标资格,让用药安全成为永不可触碰的红线。加强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管机制,严格认证审查,严格依标生产,严格证后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巡查检查。加快推进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以产品为主线,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从监管端和生产端同向发力,筑牢质量安全底线,切实提高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公信力。
(三)提品质。探索建立产品分等分级制度,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优质农产品的好口感和优品质,助推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优质化、高端化发展。突出高端品质和营养功能,加快构建营养品质指标体系。围绕保持特色,加强特色产地保护,特色品种培优,特色技术集成,深度挖掘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乡愁产业。
(四)铸品牌。紧盯国际先进水平,着力打造一批信誉过硬、品质高端、市场认可、政府信任、企业信服、公众依赖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精品品牌。做优做强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展等国家级宣传推介平台,同时用好媒体、科普等公共宣传手段,广泛宣传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理念,以质量优供给,以品牌促消费,不断提升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始终占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五)赋动能。强化政策协同,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高标准基地,壮大主导产业、培优特色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积极探索营销新模式新业态,拓展流通渠道,培育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营销平台和营销队伍。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健全优化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档案电子化和质量追溯化水平。
(六)增效益。围绕服务三农大局,坚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发挥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在引导绿色消费中的“风向标”作用,提升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强化绿色导向,落实产品认证中绿色化、减量化、清洁化生产相关要求,引导主体发展生态循环绿色生产模式,开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生态效益评估,让社会认知生态价值,助推农业绿色转型。构建与小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产业链向基层下沉,将岗位留在农村,将利益留给农民。继续实施脱贫地区的扶持减免政策,不断提升社会效益。